内容详情
2019年12月25日
张玉华:不求回报 助学千里之外的宁夏娃
阅读数:849
“一个人一时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地做好事;一个人单独做点好事也不难,难的是带领一群人共同去做好事。”这正是对江苏好人、海安市墩头镇双新村村民张玉华的真实写照,他搭建了一座爱心助学桥,在相距近2000公里的江苏海安与宁夏固原之间传递着爱的“正能量”。
10年前,1970年出生的张玉华默默开始了自己的做好事资助贫困生的历程。虽然当时他还因为盖新房背负着债务,但丝毫没有影响他做好事的初心。那一年,他与海安县双溪初中特困生杨洋结成帮扶对子,并一直资助到其上大学。每次去看望杨洋时,张玉华都领着女儿一同前往,他想让女儿学会关爱别人。
2010年的一天,张玉华从媒体报道中得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草庙小学一年级学生刘玉玉面临辍学的困境。为了给父亲治病,刘玉玉家中债台高筑,仅靠母亲微薄的打工收入,来糊口还债,日子过得非常窘迫。张玉华想方设法与刘玉玉结成了帮扶对子,每月资助她300元的学习生活费,定期买些学习生活日用品邮寄给她。在张玉华热情鼓励和默默关心下,刘玉玉克服各种困难,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2011年春节,张玉华专程又前往宁夏看望刘玉玉一家人。当他看到当地高山峻岭,道路崎岖,还干旱缺水,经济相对落后,不少住在大山深处的孩子同样身处困境,这让张玉华深有感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想着尽己所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此行,他带回了4个孩子的资料介绍给了朋友进行帮扶。
有了一番西行经历后,张玉华决定发起寓意江苏和宁夏是一家的“苏宁爱心之家”民间助学团体,首批8名爱心人士立即加盟。他们约定每月结对资助一位学生200元~300元生活费,直至他们完成学业。为帮助更多的孩子,4年多来,张玉华在海安与宁夏间建立起了爱心传送带。他先后5次去宁夏对接,寻求资助家庭特别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前后花去了近10万元。
起初当地人对张玉华并不信任,甚至有人认为他另有所图,但他并没有在意,仍然坚持不懈地为孩子提供帮助。“苏宁爱心之家”成立8年来,已发展到150多人,与170多名宁夏贫困学生成功结对。目前,帮扶对象已涵盖当地6所学校,年龄10至21岁不等。
8年来,一张张满载着爱心的汇款单、一个个承载着希望的邮包、一封封充满童稚的书信和手机短信,将张玉华与宁夏孩子紧紧相连。“因为有了你,我不担忧上不起学了;因为有了你,我有了自己的理想。”“你的爱就像天上的太阳那么暖。”受助学生的感恩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8年来,彼此间的每一次牵手、每一次招手、每一次回眸、每一次沟通、每一次拥抱,都让张玉华记忆犹新。因为在他心里,多了一份遥远的牵挂,多了一份没有血缘关系却似亲人般的联系。每逢节假日,他都与远在宁夏的资助孩子刘玉玉相互问候。“资助贫困学生我并不求什么回报,我觉得行善是一种快乐,就像往银行里储存幸福,等我老了,我就会支取一大笔美好的回忆。”
来源:江海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