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0年10月28日

八路军685团到达丰县前后的编制沿革与变迁

阅读数:586  

文/许砚君

八路军685团在苏北㈠

八路军685团在苏北㈡

八路军685团在苏北㈢

1937年8月,红一军团2师改编为八路军685团。团长黄永胜,副团长兼政训处主任邓华,政训处副主任王麓水,副主任兼组织部长吴文玉(吴法宪),副团长陈正湘,参谋长彭明治。

1937年8月下旬,从三原地区誓师出征。8月底,在侯马调整团领导,黄永胜调独立团副团长,杨得志任团长,陈正湘和萧远久任副团长。第一营营长是刘德明,第二营营长是曾国华,梁兴初从抗大学习回来任三营营长。9月13日,继续乘火车北上,途经太原城。9月25日平型关激战后,八路军总部从特务团调1个连,由连长刘志国率领,补充685团1营。10月,五台分兵,邓华和陈正湘以及曾国华的二营跟随聂荣臻行动;一营、三营和团直属队南下。11月,三营配合686团广阳伏击战。10月到12月,吴文玉在山西运城扩兵一千多人,后编成新二营,周长胜为营长,蔡元兴为教导员。

1938年1月,吴文玉升任团政委。2月19日,685团夜袭平遥、张兰、段村日军,毙敌100余人。3月2日,林彪在湿县以北的千家庄被友军哨兵误伤,八路军总部命343旅旅长陈光代理115师师长,686团团长李天佑代理343旅旅长。3月初,685团与686团攻击蒲县日军,歼敌200余人。3月12日,685团1营伏击由午城开往大宁的日军运输队,歼敌100余人,缴获大车100辆。

3月上旬,343旅进至湿县、午城地区。16日,685团袭击罗曲之敌,毙日军90余人。17日,685、686团伏击蒲县之敌,歼敌200余人,缴获汽车6辆,并包围午城。次日攻击午城,歼敌50余人,余敌突围逃至蒲县。18日,685、686团伏击日军108师团出动的800余人,战至19日拂晓,日军除100余人逃脱外,其余均被歼灭。4月,山东省委书记黎玉赴延安向中央要求派八路军一个主力团到山东。4月到10月,汾阳东南休整,期间副团长萧远久(后任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三团团长)肺病回延安治疗。344旅旅长徐海东因病离职,685团团长杨得志升任344旅副旅长、代理旅长职务;685团由团参谋长彭明治任团长,吴文玉(吴法宪)任政委。梁兴初任副团长,田维扬为参谋长,师政治部青年部长王凤鸣调任685团政治处主任。

9月,总部命令685团进军山东,直接归总部指挥。10月25日,西埠头出发,向太行山八路军总部行进。11月4日,到达北马庄,归总部指挥。12月7日12月9日,以苏鲁支队名义东进山东27日到达微山湖以西地区(湖西)28日晚攻击崔庄战斗。29日,消灭伪军王献臣,俘获1500余人,缴获步枪一千多支,轻机枪30余挺,驳壳枪30支。29日下午,苏鲁豫支队又击溃丰县日军援敌39年元旦,同挺进支队和湖西特委会合。

1939年2月沛县伪军籍兴科反正,编为独立大队(藉兴科年纪大又吸大烟,另行安排)。3月,师部到达山东,复归师部指挥3月,大队改编为相当于团级的建制,每个大队下编四个营,每个营下编四个连。4月,苏鲁豫支队发展到8000余人。4月底,湖西反扫荡。

5月,分兵四大队(原挺进支队)留湖西。为加强四大队的力量,再从其它三个大队各抽一、二个老连队,编入四大队,支队副司令员梁兴初、政治部主任王凤鸣,兼任四大队的大队长和政委。另外,给湖西区党组织一个警卫营,同时把各县的游击大队也都划归区党委直接指挥。支队部率一、二、三大队南下,支队改为苏鲁豫支队。南下萧县后,萧县县大队编为苏鲁豫支队的第七大队。

6月,反扫荡,全支队伤亡近六百人。二大队政委蔡元兴被炮弹击中牺牲,支队扩编为旅的形式,大队扩编为团的形式。6月底,代师长陈光来到支队部,此时,苏鲁豫支队一共是五个大队,每个大队下编四个营,每个营下编四个连,同时每个大队还另编有一个重机枪连。另有四个县属游击大队,陈光代师长带去两个连到师部后,被编入了其它部队。

7月,苏鲁豫支队将7个大队合编为3个大队,全支队共8869人,第一大队,由原一大队与路(陇海路)北游击第三大队编成,大队长胡炳云,政治委员王东保;第四大队,由原第二大队与第四大队编成,大队长梁兴初,政治委员王凤鸣;第七大队,由原第三大队与第七大队、独立大队编成,大队长耿蕴斋,政治委员郭影秋。

9月,第四、第七大队分别改称第二、第三大队。12月,第一大队进入苏皖边区,第二大队由湖西地区进入鲁南抱犊崮山区,第三大队仍留湖西。

1940年5月初,罗荣桓政委令第一大队赴苏皖边许圩子中原局机关,担任保卫刘少奇的任务。5月,苏鲁豫支队警卫营、苏鲁豫边区党委警卫营及鱼台地方武装合编为湖西大队。

7月初,第一大队进至郑集与苏鲁豫支队主力会合。此时,支队政委为朱涤新,支队长仍为彭明治。19日,苏鲁豫支队奉命东进,进入淮海区,建立根据地。

8月20日,苏鲁豫支队改称第5纵队第1支队,彭明治任司令员,朱涤新任政委,吴法宪任政治部主任。原第一、第七大队和湖西大队依次改为第一、二、三团。一团长胡炳云,政委田维扬,参谋长颜立荣,政治处主任王东保。一营长刘治国、教导员宋维栻;二营长周良贵,教导员杨忠堂;三营长张万春,教导员石瑛;独立营营长王业奎,教导员丁光辉。全团3000余人。10月4日,八路军第5纵队第1支队和第2支队第687团在黄克诚率领下,由淮海区出发南下,配合新四军黄桥战役。9日,新四军第2纵队第6团和八路军第5纵队第1支队第1团3营在白驹会合。11月,八路军第5纵队第1支队改称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1旅,彭明治任旅长,朱涤新任旅政委。下辖第一、二、三团。一团长胡炳云、政委田维扬(后郭成柱);二团长周长胜、政委冯志祥;三团长俞增林、政委罗友荣。吴法宪被调任115师教导第2旅政委,此命令被刘少奇否决,吴法宪旋即被升任八路军第5纵队政治部主任。11月29日,曹甸战役打响。教导1旅分两路渡过射阳河,攻克曹甸附近韩德勤部据点,逼近曹甸东南和西南地区。12月12日,发起总攻。失利。16日,教1旅撤至陶家林、射阳一线休整。突接中原局刘少奇电,令部队返回原地,重新对敌实施包围。但其余部队均未返回,教1旅孤掌难鸣,于19日19时奉命撤回。此战,我军伤亡2000余人。

皖南事变之后,中央决定将115师教1旅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第7旅。旅长彭明治,政委朱涤新,副旅长田维扬,参谋长黄炜华,政治部主任郭成柱。原辖第1、2、3团依次改为第19、20、21团,全旅共7966人。19团团长胡炳云、政委王东宝、副团长朱庆祥、参谋长颜立荣、政治处主任刘锦平(后石瑛);20团团长黄炜华、政委冯志祥、副团长马仁辉、政治处主任宋维栻;21团团长俞增林、副团长王良太、参谋长钟玉祥、政治处主任陈仁发。

1945年10月,第三师所属部队共3.7万余人,分作两个梯队开赴东北。

1939年12月,苏鲁豫支队第二大队调入鲁南后,东进郯(城)马(头)地区,1940年4月扩编为东进支队,辖第一、第二两个大队。支队长梁兴初,参谋长胡大荣。后东进支队编成教导第五旅,辖3个团。

1941年教导第五旅南下华中,改编为新四军独立旅,1942年12月返回山东归建。旅长梁兴初,政治委员罗华生,副旅长吴世安,参谋长李梓斌,政治部主任刘兴元,供给部部长蔡长风。第十三团,由东进支队第二大队编成,团长江燮元、周长胜,政委覃士冕;第十四团,由东进支队第一大队编成,团长胡大荣、江燮元,政委叶绍贤、江拥辉;第十五团,团长吴觉,政治委员晏成山、袁功庭。

1943年3月,教五旅番号撤销,部队编入滨海军区。1945年滨海军区部队编为山东军区一师、二师,后来也随罗荣桓赴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