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1年10月13日
李祥宁:人生也可以换个活法
阅读数:515
本报讯(融媒体记者 刘祖明)秋天的欢口镇菜园村,静谧温和,伴随着远处的鸡鸣一片祥和。走进李祥宁家的小院里,李祥宁的母亲正在翻晒着被子,在面积不大但整洁有序的房间里,高位截瘫的李样宁平躺在床上看着平板,专注、投入。在这座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这样的情景已整整上演了15年。
15年,死亡与磨难如影随形
2006年9月9日,21岁的李祥宁在江苏太仓高空作业时不慎跌落致使颈椎3到7节爆裂性骨折,右前颅骨和右小腿骨粉碎性骨折,虽保住了性命,却也落了个高位截瘫,头成了全身唯一能动部位。从此一张床这一躺便是15年。绝望、痛苦,让李祥宁感叹命运不公,甚至曾想过离开这个世界,一走了之,可高位截瘫的他发现原来求死也是如此的困难。
命就一次,不想白走一遭
“世上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也没有什么扛不住的事。”李祥宁说。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李祥宁获得了他的第一个平板电脑,于是便开始以“笔”为腿,在文学里“走”出自己别样的人生。因为双手不能拿笔,只好用牙齿咬住触控笔杆写作,几百字稿子要用嘴“写”上两天时间。经过一周时间,李祥宁撰写的处女作《截瘫小伙十年的心路历程》发表在某网络平台上,莫大的成就感让小屋传出了久违的笑声。
命运虽不公,但父母是永远的港湾
因为并发症的缘故,有一年冬天从北京就医回来,李祥宁的体温甚至连35℃都不到,祥宁的母亲就保持一个姿势搂着他整整一夜,体温才慢慢正常。类似这种情况还有很多,由于身体无法和正常人一样排汗,母亲总是会拿着冰袋或者酒精反复擦拭李祥宁的身体。为了能够全力照顾李祥宁,在外打工的父母选择了回家务农,父亲整日天不亮就赶到集市卖菜,母亲则大部分时间陪在祥宁身边,打理他的生活。
以后的日子,天更高阳光更暖
不同于常人灵活的手指,李祥宁刚开始用嘴咬着自制触控笔写作时不够熟练,嘴巴经常溃疡吃力,也不记得自己咬烂了几支笔,加上长时间对着平板,他经常感到头晕眼花,但他从未停止写作,这不仅是为了让自己不会空虚,更是他面对命运无声的呐喊。
李祥宁就是凭着一股韧劲儿,在父母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不可能的挑战。几年间,他嘴咬着触控笔撰写了多篇优秀的文章,“不敢说自己的文学功底怎么样,但是通过写作,与文友交流,让我拓宽了眼界,愉悦了身心,有了追求的目标。”
今年5月李祥宁签署了遗体器官捐赠协议,他要把身上的器官捐献出来挽救他人的生命,“社会上这么多关心我,我也要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