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8月24日

诗韵云龙湖

阅读数:327  

来徐州不能不观云龙山水,观云龙山水不能不游云湖盛景。

从诗吟云龙山水风气最浓的唐朝至今,朝拜的人来了一众又一众,披着一身月华,吟唱浪里飞歌,触摸历史烟云,抒怀人间纷争。

每一朵浪花,每一处景致,每一句诗词,每一块碑文,都抒发着关乎彭城,关乎云龙湖的礼颂。

一、有一湖岁月,叫苏公塔影

云龙山西坡十里杏花旁,有一座苏公塔遐迩闻名,白天山明水秀碧波垂柳,暗夜璀璨琉璃八角灯影。

1077年的春天,文学大家兼行政长官苏轼,来到彭城新任知州,见云龙山丘地卑,石狗湖形已具,唯缺水源赋能。“如能引上游丁塘之水,则此湖俨若西湖,而徐州俨若杭州。”当是时,苏公站在云龙山上,对着脚下这个小小的湖泊突发奇想,思路灌顶,于是指点江山,移木栽柳,筑堤治洪,水道疏通,石狗湖而后改为云龙湖,那长堤名曰“苏堤”,金山塔后名“苏公塔”,这一湖岁月抚桥而行,沿堤而走,由此游成一波波打卡邂逅的胜景。

九百多年里,始于北宋年间的云龙湖工程如同诗路一样遥远蜿蜒,雕工画匠,千古骚客倾情咏叹的雅集,渐次在彭城苏醒。

这是一场绵延不断的创造,一支信念坚定的队伍,一曲铿锵千年的吟唱,一帘情深岁月的美梦。

从当时到现代,来来往往的建设大军络绎不绝,留下的景致诗文满湖生辉,绘就了多少故事传颂。

1994年12月,云龙湖与杭州西湖结为“姊妹湖,”“堤边尽是垂杨柳,不比杭州少一湖。”老市长的遥想变成了实景。

二、有一种5A,叫云龙湖景

云龙湖的画面是诗意的,每一处都是“海市蜃楼。”一十八景,景景相望,星罗棋布,各有不同。

6.76平方公里的湖面,古老而又年轻,由一汪泥泞沧桑的石狗湖,历经千年后嬗变国家级5A景区,人间仙境。石瓮倚月、荷风不染、水上世界、云湖泛舟、索道滑道、杏花春雨、桃霞烟柳、湖光灯影……这其中,“百米画廊”泛月桥是最佳廊桥赏月取景点——俯视,一轮皎月静卧小南湖鹤鸣洲,折射孔洞亦真亦幻壁潭辉映;驻足,“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岛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水榭,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每一处都留下独特的历史印记,足够画面,也足够抒情。

时光在云龙湖景区诗博园暗香浮动,历代68首诗词,59位名家韵味悠长,画卷雄性。景墙、玻雕、回廊、屏风,徜徉在珠山东麓山脚下,宛如弹起遥远的歌谣,一头扎进诗博广场的共鸣。

“大风起兮云飞扬”,由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开篇,来了元代诗人萨都剌《木兰花慢·彭城怀古》,来了春秋战国的屈原,来了盛唐的李白,来了宋代的苏轼、词人辛弃疾……大汉相遇唐宋,元代邂逅明清,世世代代的格律在这里翰墨飞扬,摩肩接踵。

一代代才华横溢的名士才俊,绵衣素冠,风尘仆仆,穿越漫长的时空,争奇斗艳,寄情云龙,在颂咏徐州的写意里浓墨重彩,倾倒世人无数,见证了多少诗韵花荣。

真山真水,满湖清流,堤边垂柳,鹂鸟唱鸣。

我们太需要一座文化的湖,放慢脚步,和自己相逢。

三、有一处文脉,叫诗韵云龙

玉缀珠联的诗词,总是放飞着淘尽黄沙始见金的长龙。

纸质本的《徐州新景联集萃》,图文并茂,翰墨寄情。2007年,徐州市人民政府开始向海内外征联13637副,成为国内空前。其中,云龙湖上楼亭阁榭匾额45块、楹联98副,将诗联与景致的契合,发挥得淋漓从容。

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为云龙湖题写“三故胜境”(寓意:彭祖故国、项王故都、刘邦故里),这位历史上和苏轼一样都曾任徐州父母官的公仆,落款“家正”,诚挚谦卑的行书,力透纸背,一片冰心温暖着父老乡情;“楹联书法结合,是文苑奇葩,是诗中精华,是高雅的民俗,是通俗的国学”。时任副市长李文顺一语点中;著名学者赵彭城作序《慧眼》,田秉锷作赋点睛。

对文化的敬仰是彭城的传统,徐州的理念心长语重。

“全国诗词之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书画大市”……让文化艺术颂歌时代,颂歌英雄,是这个6000年历史,2600年建城史古城坚定的音声。

华章佳句,甘冽故事,创新发展,文脉传承。

云龙湖是一本打开的诗集,一路走来的匠人雅士,在徐州的版图上,舒展意境深远的浪漫和声,成为不会风化的文化界碑,永远矗立在城市的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