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4月12日

凿一眼喜欢的井

——《“肉糜”余话》后记

阅读数:239  

这是一册关于荒年的历史文化随笔集。写作的初衷,是以饥荒、赈灾为切口,给读者打开一扇独特的窗户,展现大饥荒背景下,上起皇帝宰相、文人将军,下到县丞富户、贩夫走卒,他们运筹帷幄的壮举,悲天悯人的情怀;闪跃腾挪的智慧,诙谐灵动的机趣。透过荒年众生相,走进有趣有料的灵魂。

1980年代后期,我中专毕业分配到地方文化馆文学创作室工作,对桌是位每道皱纹里都藏着智慧的长者。这位先生告诉我,读书要有方向,认准一个“点”,就像凿井,坚持不懈地努力,说不定汩汩而出的是甘泉。老先生当时攻的是“老鼠”,有关老鼠的资料已经积累了十几本。我那时不懂真谛,选的是“茶”,虽选题稍宽泛,还是趁精力充沛读了一些茶文化方面的书,创作的“茶话·画茶”系列文字在《中国茶文化》杂志开了近两年的个人专栏,《茶博览》《茶人之家》等杂志也给发表不少。

1998年前后,又是在这位长者的鼓动下,我俩忍痛放弃各自的课题,开始关注一个宏大事件——1958到1960年的“三年困难时期”。

江山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饥荒,带来了多少朝代更迭、社会动荡,多少人生悲欢、命运无常。我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在苏北农村,对食物有着天然的敏感,“土地情结”伴随到现在。从此,大把大把的银子花费在上面,买书,复印资料,中间还曾专程到安徽的涡阳、蒙城,河南的信阳、商丘等地农村作田野调查。

随着研究的深入,阅读视野逐步打开,关注点也从特殊的“三年”逐步向历史上的赈灾救荒延伸,《史记》《资治通鉴》《宋史》《明史》是必读的,《灾害历史学》《宋代救荒史稿》《中国救荒史》《中国灾害史记》《明代荒政文献研究》成为爬梳历史细节的案头工具书。尤其是商务版陈高佣先生《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一书,记录秦至清2000余年中国天灾人祸,是我国第一部大型有关中国历代天灾人祸的分类统计专著,繁体竖排,16开厚厚两卷,近两千页,特喜欢。二十多年来,无论是文史哲学、动物植物学,还是明清笔记、人物传记、期刊报纸、文史公众号,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寻找能够让人怦然心动的赈灾救荒人物和故事。

写作是个温暖的事情。2021年春节,读晚清黄俊的《弈人传》,该书将上起唐尧、下讫清末的500余名爱下围棋的人的事迹一一辑录,旁征博引,成为专志,流传极广。谈围棋佚事,很少能出这本书的圈。我顿有所悟,准备把手头赈灾故事与人分享,公务之余开始干些敲打几行的勾当,深一锹,浅一锹,叮叮当当,这就有了南京《现代家庭报》“拾慧”专栏,每周一篇,两年积攒成《“肉糜”余话》,书得名于晋惠帝司马衷“何不食肉糜”的故事。

二十多年的心血,我尝到了自己凿出的甘泉的味道!

曾有人问我,历史并非你的专业,故事何来?主要有三个渠道:捡拾、引申、发散。

捡拾者,窗外芭蕉窗里灯,静心读书,遇到是缘。有的到手就是一个囫囵故事,过过手,打磨打磨,如《宋神宗“叫停”元宵观灯》《灾年何故建戏楼》等。也有的是零散珍珠,遇到先摘抄下来,一点一滴,日子久了,偶有顿悟,用绳串起来,缝缝缭缭,就有了《宋代皇帝的“自我批评”》《荒年读书人的冷与暖》等。

引申者,有了荒年背景下精致的核,闪烁微弱光芒,再去帮它添加血肉。如《蔡京缘何饿毙长沙》,北宋宰相蔡京当权时在全国大建公墓,专门收葬无钱掩埋、或无家可归死者的尸骨,他八十岁遭贬被流放,饿死在潭州无人敢收尸,后被埋进当地公墓,可见人生之诡异。由此“核”生枝发叶,写出奸相蔡京人生的一个断面。《诗人杜甫的另一面》,先有了诗人饥饿后的暴饮暴食“饫死耒阳”、儿子在家中被饿死的素材,再探究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大诗人多舛命运,一篇千字文诞生。

最后说发散。比如,读《国家人文历史》杂志,了解王莽称帝建立新朝后,为凸显自己以“新”代“汉”,疯狂改变了数百个郡县地名,东昏县改为东明县,谷远县改为谷近县,无锡县改为有锡县,等等。新朝灭亡后,新兴的东汉王朝为标榜自己和西汉一脉相承,又大规模恢复西汉时期的地名,唯一例外就是今天的山东省东明县。王莽改制时,东汉将其恢复为东昏县,北宋又改回东明县,成为这次地名折腾的见证。我喜欢这类故事,不写出来与人分享手就发痒。便去找王莽荒年的作为,看史书上有没留下几笔,于是《王莽吃素》出世。读流沙河《书鱼知小》,知道穷怕的朱元璋好心办坏事,本想让后代一辈子皇粮吃到死,偏偏害的他们坐享其成、碌碌无为,不少人竟然活活饿死。于是乎,钻进故纸堆里找相关材料,后来写了《皇粮也有害人时》。既是发散,漫无边际,徒手而归、未修成正果时居多,偶有所获,便像占了天大的便宜。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李小龙讲过,我不怕学一万种腿法的人,怕的是把一种腿法练一万次的人。这句话的道理有点像烧开水,如果不断的拔掉电源,再多的时间和能源都烧不开一壶水。专注于一件事,才能把水烧开。

二十多年来,饥荒对我而言,是一眼欢天喜地的井,一眼含情脉脉的井,一眼忘却悲喜的井。拒绝无病呻吟,给人思考和警觉,是写作荒年系列的基点。全书一百二十篇,每篇区区千字,微言大义也好,春风过耳也罢,如果能得到读者会心一笑,我心足矣。学养、才识所限,心有余,力不殆,疏漏错误之处恳请方家指正。

热爱可抵漫长岁月。慢慢腾腾,凿了一眼喜欢的井,愿与众分享。全书杀青结集之际,感谢大量荒政著作馈赠的食粮和长者的教诲,感谢《现代家庭报》总编左元兄错爱,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鼓励,尤其感谢四岁的小孙子墨轩,他的可爱让我珍惜生活的美好,也给予我新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