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4月12日

诗人杜甫的另一面

阅读数:547  


侯杰,曾任县文化馆文学创作员、《丰县日报》副刊编辑,现为县机关干部,部分文学作品在省内外报刊发表并获奖,曾出版历史文化随笔集《两汉杂说》(与人合著,中国文联出版社)。

2021年8月在《现代家庭报》开设个人随笔专栏,写历史上赈灾救荒故事,已刊用近百篇。其中,《神机妙算辨灾民》《“盛老四”豪门饿毙》等多篇被《特别关注》杂志、《文萃报》选用,专栏文章近期结集出版。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但晚年生活极其悲惨,59岁时客死他乡。至于死因,史上有多种说法:饮酒过量而死、暴饮暴食撑死、溺水淹死、食物中毒死、糖尿病死亡。其中,史书记载撑死者居多。

《新唐书》记载:“大历中,出瞿塘,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旧唐书》也说,杜甫是因为长期饥饿后,突然吃了太多牛肉、饮了太多白酒而亡。现代医学认为,暴饮暴食酒肉极易导致急性胰腺炎发作,重症者可致死亡。他被酒肉夺去了生命,史称“饫(yù,饱)死耒阳”。

杜甫是唐朝现实主义诗人,一代“诗圣”何以如此穷困潦倒?

杜甫属于书香门第,祖父杜审言是一代文坛领袖,被后人称为中国五言律诗的奠基人。他很有才华,但恃才傲世,仕途一直不顺畅。父亲杜闲,也只是当了一个不起眼的小官。在这个当官水平很低、文学水平很高的家庭,杜甫是长子,天资聪颖,文学天赋出众,他希望自己像祖父那样,吟诗作赋领一代风骚,又能入世治国,兼济天下。杜甫的苦,是心怀天下的苦,杜甫的诗,也是民间疾苦的反应,诗歌,只是他发声的工具而已。

24岁时,杜甫参加科举考试,名落孙山。到了35岁,再次参加科举,这次的考试被奸臣李林甫操纵,搞出一个“野无遗贤”的荒唐闹剧,所有考生无一考中。他通过考试入朝为官的想法也破灭了。

屋漏偏遇连阴雨。这时父亲因病去世,家中顶梁柱坍塌,杜甫顿时失去经济来源,叠加他性格急躁,说话直率,“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命途多舛的一生,从此开始。

玄宗天宝十二年(755),时年44岁的杜甫被授予河西尉这种小官,远在长安从事看门禁工作。杜甫不甘平庸,看不上这个官位,为了生计,最终忍辱答应。当年初冬,杜甫回了一趟老家看望孩子,没进门之前就听见屋内有人哭泣,进门一看,原来是儿子在老家饿死了!“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表明了一个父亲的自责之心。

安史之乱不仅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拐点,也是诗人杜甫人生的转折点。杜甫逃离长安,到宝鸡投奔唐肃宗李亨,得到“左拾遗”一职。因为帮犯事的房琯说话,惹怒唐肃宗,被贬去参军,从此作别官场。不得已,一家又漂泊来到成都,日子过的紧巴巴,每天只能喝点米粥,吃点野菜。这一年秋天,连野菜都吃不上了,年幼的儿子饿得哇哇直哭,“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听着孩子哭声,杜甫心如刀割,决定向高姓朋友暂借银两度日,诗中写到:“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凄凉之境催人泪下。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安史之乱时,他为剿灭安史叛军、减轻百姓负担献策。看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奋笔创作了不朽史诗——“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佳句。

杜甫生逢末世,大唐正处飘摇动荡之际。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息息相关,他的遭遇让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