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4月12日

荒年读书人的冷与暖

阅读数:346  

古时多荒年,受过教育但又没有功名的普通读书人是特殊群体,如何赈济?

明朝万历二十二年(1594),因黄河决口,中原一带发生重大饥荒,神宗委派光禄寺丞钟化民前往赈灾。

河南救灾过程中,钟化民发现,贫穷是读书人的标签,他们“青灯夜雨,常无越宿之;破壁穷檐,止有枵雷之腹”,遇到灾年更是雪上加霜。这些人要面子,守节操,哪怕饿馁而死,也不愿排队领取官府施舍的薄粥。作为读书人,钟化民有著述《读易钞》、《日省录》、《阅视类编》、《求生录》等多部,他懂得读书人的心思,赈灾时便让当地主政官员,或者自己亲自上门,送上赈银和物资,说是皇帝的恩赐。他的《赈豫纪略》里写到,内乡儒学生员李来学拒绝外出领粥,“阖门待毙”,直至县令上门送来赈银,并且讲明是朝廷“独厚给之”,李来学感慨不已:“此圣主洪恩也,可以食矣。”中原读书人在荒年得到尊重这件事,史称“加惠寒士”。

清朝人周孔教在《救荒事宜》中专设“恤寒士以全士节”一条,将对穷读书人的赈济措施列入其中,以免“伤廉耻之素心”,维护读书人的人格尊严。张陛是在乡村生活多年的民间知识分子,他的救荒著作《踏勘法》也提出,“有故家寒士,宁甘饿死不肯告人者,侦得之,不敢入册,另有礼馈,使其可受”,明确提出给予读书人特殊优待。

这是对读书人的“暖”。“冷”的故事发生在清朝咸丰年间。

咸丰五年(1855),湖北随州大旱,饥民遍野,地方官吏赵邦璧向随州知州报告灾情,请求减免赋税,遭到知州一顿训斥。赵邦璧脾气耿直,不给活路自寻路,恼怒之下组织饥民公开“吃大户”,富裕之家战战兢兢,纷纷上告州署,赵邦壁被官府捉拿。

赵邦璧被灾民营救出狱后,他和李朝顺等聚集饥民五千余众举行起义,占领大洪山,赵邦璧被推为皇帝,立国号“后宋”,年号“新民”。废大清币,铸铁币“后宋通宝”,在控制境内通用,并出告示,免纳钱粮和苛捐杂税。起义军在太平军的支援下,先后攻克安陆府(今钟祥市)、京山县、随州所辖的十余个市镇。所到之处,杀富济贫,开仓放粮,赈济饥民。义军很快发展到2万余人,屯粮食50万公斤。

这年10月,崔兰馨率乡勇于新集围剿义军,乡勇大败,崔兰馨被迫签署减免赋税告示,并刻成石碑,分别立于双河、新阳店、长岗店等处。随后,赵邦璧率兵万余人猛攻随州城,突袭德安府(今安陆市),在太平军陈玉成增援下,斩清军、乡勇数千。后来,清政府调兵分三路向大洪山围剿,赵邦璧在激战中牺牲,残部转战鄂西山区。

学而优则仕,赵邦壁当初通过考秀才走上仕途,他的大胆称帝彻底激怒咸丰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遂降旨德安府随州知州公署,从此之后随州籍生员参加“省试”、“京试”时要“暗踏十科”(每科3年一考),等于说三十年内不予录取,断绝随州读书人出头之日。

历史上,随州人才代代迭出,欧阳修就是在这里生活18年后参加京师考试,考中进士第一名。如今咸丰一句话,害苦随州读书人。

这种“冷”,是刺骨的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