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4月28日

我的读书路,我的教育梦

阅读数:777  

□丰县欢口镇欢口初级中学 黄艳艳

朱永新教授曾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80后乡村教师,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教育故事,但仔细想来,我的读书路也见证了一代人的成长印记。

童年听读

童年的乡村是闭塞的。记忆中,通往学校的唯一一条路,是一条两旁都是深沟的羊肠小路,清晰记得:当年,沟里一年三季都有或深或浅的水,如果骑自行车,稍不留神,就有骑到沟里洗澡的危险。因为距离学校有四里多路,那时的我们大多数人每天都是自己一路小跑去学校,也有个别家庭条件好的,骑着老式的凤凰牌自行车去上学。春夏秋三季还好,到了冬天,每天清晨,当一轮圆月还孤零零地挂在天上的时候,我们就要“披星戴月”去上学了。上学的必经之路旁有几方坟墓,坟墓旁生长着几颗粗大的海棠树,冬天的风是阴冷、晦涩的,每当刮风时,海棠树被风吹得发出呜呜的声音,偶有几只乌鸦被惊起,发出嘈杂的哀鸣。“该不会有鬼吧?快跑!快跑!”我总是胡乱猜测着捂着眼睛,目不斜视,一口气跑到距离坟墓好远好远的地方,方敢停下来,而这样的狂奔持续了六个秋冬。

晦涩的清晨,可怕的黑暗,惊心动魄的狂奔,给我的童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黑色印记。我曾一度想过放弃上学,但是赵老师每天的读书如同一束温暖的光,吸引着我咬牙坚持了下来。赵老师是我们学校的校长,也是我们的数学教师,他喜欢读书,每天的数学课前,他都要亲自给我们读五分钟,从远古时代的猿人演变,到新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从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王熙凤到嫉而如仇的梁山好汉,从四季如春、山清水秀的江南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北,赵老师的读书声似乎有股神奇的力量,让我一次次沉醉在书的世界里,在我小小的心灵土壤上种下了一颗崇敬的种子:“将来,我也要成长为像赵校长一样知识渊博的老师,并且给我的学生也这样读书!”

少年借读

短暂的听读,已经满足不了我对读书的渴求。但是,在那个可以解决温饱,供养上学就已经不错的年代,我又怎么敢给父母要钱买书呢?偶然的机会,我发现:我们班有几名家庭好的同学经常拿来一些连环画、《水浒传》等课外书。于是,我就鼓足勇气开启了我的借书之旅。借书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遇到小气的同学,下午借出,第二天就要还书。那时的乡村晚上多点一会煤油灯已经是件奢侈的事情,无奈之下,我只好央求奶奶多点会灯让我看书。但终究不能点一夜煤油灯,为了省油,我便学着古人在月光下读。冬日,当一轮圆月爬上柳梢头,我便偷偷把书放在枕头上,蜷缩着从被窝里露出头和双手,悄悄地看起来,月光清冷,双手亦然,惟有读书的心是热血沸腾的。为了晚上可以读书,我甚至曾产生过“如果没有夜晚该多好”的可笑念头。现在想来:书非借不能读也!大概也只有穷人家的孩子才能体会的心酸吧。

师范饱读

带着我的读书梦,我如愿考入师范学校。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是我师范生活的一方乐土。为了方便借阅,我自告奋勇当起了学校图书室的志愿图书整理员。每次,当我帮忙整理着一册册的图书,真正体会到了高尔基的那句:我扑在书上,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学校图书室的阿姨见到我如饥似渴的样子,特意给我一个特权:随时可以进入图书室借阅。于是,校园的图书室和阅览室又多了一个埋头读书的身影,我如同一块干涸的海绵掉到了海里,用力地允吸着。从最喜爱看的小说、散文,到中外古今的名著,再到各种教育专业书籍……回忆往事,感慨万千,但无憾而庆幸的是:我把大部分课余时间都用在了读书上,读书的日子是充实、安静、美好的,感谢那段读书的时光,我想:那段时光会是我这辈子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

工作领读

2004年,怀着无限的憧憬和我的教师梦、读书梦,我又回到了我的母校,并且做了一名语文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读书,我不仅在早读的时候陪他们一起大声朗读,并且自发给所带班级置办读书角,坚持每节语文课开展三分钟美文推荐。从刚开始我给大家读,到后来学生自告奋勇,争先恐后地读,再到现在下了课之后,经常有学生拿着自己看到的优秀书目给我分享读书心得,请教疑难问题;看着学生们从第一次登台时的面红耳赤、断断续续到现在的大方得体、抑扬顿挫,我体会到了一种为人师者的快乐。

和现在的孩子相比,我的读书路充满了艰辛和汗水,但我又是“幸运”的,因为我遇到了我的启蒙老师,我处在一个美好的时代,并且也变成了像老师一样的老师。作为一名教师、一名中层干部,我的力量或许是微不足道的。但我希望把自己变成一把火种,通过我的星星之火,可以点燃更多的“希望之原”,让更多学生的读书路更宽阔,让更多农村的孩子走向更美好的未来,让农村的教育因为我的努力更增添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