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6月30日
阅读奠定成长的根基
——《书香,也醉人》读后感
阅读数:610
□丰县华山镇华山初级中学 李广帅
朱永新教授在《书香,也醉人》一书中反复提到“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和思考是达到或者超越精神高峰的唯一途径,“阅读让教师更智慧”。回顾自己的成长,阅读起到了关键作用。
师范毕业到一所落后的村小任教。这所小学与我上学学校不可同日而语,与我上学时心中理想中的校园更是有着天壤之别。“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操场,满目疮痍的校舍,仅能收到有限的几个电视信号的电视机是接受外界信息的唯一手段。同时,我发现学校的教育观念落后且得不到更新,国家课时计划得不到具体的落实。这样的窘境更让我心情极度沮丧,恶劣环境让我萎靡不振。在这孤寂无助之际,书成了我闲暇时的伴侣,她重新点燃了我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敬重,对教育的执着。于是,读书成了我的每日一课。从此,我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读书,也就自然而然地爱上了读书。
一、博览群书,拓宽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知识的宽度将最终决定教师生涯所能达到的高度,知识的深度将最终影响教师专业所能达到的程度”。我起初的读书漫无目的,而学校图书室最多的是历史名著。于是我选择了上学时高中老师推荐的,我印象深刻而又比较感兴趣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警世通言》《吕氏春秋》《史记》《夜航船》等名著。通过阅读,我体悟到了古人智慧的颠峰造极和古代哲学的博大精深,也体悟到了中国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一支独秀,我国古代文明不间断地繁衍和生息的真正原因之所在。所有的这些让我真切的感受到先哲的人文情怀,也让我贫瘠的生命得到了高尚洗礼。
由学生变为教师,角色发生了改变。缺乏经验,我教育学生的方法一直沿袭着我上学时老师对我们的教育方法。我真切的感到时代改变,方法必须更新。“怎样改变”是我当时萦绕在心头的最大疑问。阅读教育名著是我当时惟一的选择。《教育漫画》、《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教育新理念》、《新教育之梦》、《教师怎样和学生说话》等是我购买后置于桌边案头、床头枕边触手可及的书籍。之所以放于床头枕边,我有我的道理:睡前醒后都可以顺手掂起,读上十几或几十分钟。睡前读,心无旁骛,心平气和,可以细读、深读;醒来读,头脑清醒,思路清晰,能够促进反思。通过对教育名著阅读,我可以走近这些教育大师,与他们零距离接触,深入到他们的心灵,聆听着他们谆谆教诲,吸收他们教育思想的精髓,指导我的教育行为,升华我的品质,让我收获无限的感动。通过教育名著的阅读,我不断转变自身的认知视角,改变践行方式和方法,逐步修正自己的教育观,过着有品质的教育生活。通过这些经典教育著作的阅读,改变了我的精神、气质和品性,使我感受到了真、善、美的洗礼,让我拥有了直达学生心灵的震撼力。同时,也让我不断的增长专业智慧,使我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辉,充满创造的乐趣,也让我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具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的不断深入,我愈发觉得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落后,探寻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我的必然选择。于是我把自己的阅读范围进一步扩大,增加到教育教学、报刊杂志。我曾先后自费订阅了《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教育》《中国体育报》《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等报刊杂志。通过这些教育、教学报刊杂志的阅读,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课程改革的最新的方向,学习到了全国各地教师探寻教育奥秘的方法,掌握了最新的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到我的教学实践中。为了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避免在课改中失去方向,我还仔细研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两本书。正是对这些书籍的不断研读,才使我在课改的航道上一路扬帆远航。
二、学以致用,提升阅读的效度
阅读是一个漫长的由汲取性质的“读”到外显性质的“教”的涵化过程,也就是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价值观的过程。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学到的知识去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要学则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食而不化是死读书”,“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这几句经典的话语为我的阅读指明了行动的方向:要用读书学到的知识去武装自己,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书读得再多,知识掌握得再丰富,不应用于指导实践,读的再多也没用。于是,我将书中学到的好的做法与实践巧妙地结合起来,在读书的过程中边读边悟,带着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去汲取书籍当中的精华,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同时,我也尝试着在自己的身边或涉猎过的案例中还原书中提及的核心观点,以此来提升自己对经典著作的解读能力。我还利用从书中得到的经验去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达到了学以致用目的。通过读书去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深化读书效果。长此以往,坚持不懈,以用促学,学用相长,实现教育教学经验与智慧的积累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汲取内化,形成自己的思想
几年来,我坚持阅读,保证每日的阅读量不低于5000字,做笔记不低于两百字,每年十几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反思日记是我多年读书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每当自己感到困惑和迷茫时,通过电脑的查找和搜索功能,总能给我一个个惊喜。我深深的感受到阅读对我的改变,让我有了脱胎换骨的感觉。在省、市、县、镇级优质课评选大赛中,多次获奖,受到众多专家、评委的好评。我还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报刊杂志《中国学校体育》《中国教师》发表论文六余篇,在市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获得一、二等奖多篇。先后主持市级个人课题《班级分组研究》和市级规划课题《乡村学校利用啦啦操提升学生品格的研究》两项,其中个人课题通过徐州市教科所审核顺利结题。
四、厚积薄发,奠基成长的根基
阅读是教师成长的捷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源泉。阅读让我学会了知识,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守护教育理想,工作中少了迷茫和倦怠,多了自信与热情。“书山有路,学海无涯”,从书中去吸取营养永远是我坚定不移的方向。阅读,这个我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一直守护在我身边,沉默着,微笑着指引着我走向更宽阔的道路,让我在时代前进的大道上永不偏航,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让我始终保持着勇于面对困难和逆境的勇气,让我始终处于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让我始终能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也让我始终能保持谦虚谨慎的求知欲望,为我胜任学校的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长期的读书、实践、思考,我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获得了极大地提高,工作也更有成就感。2014年9月荣获“徐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019年12月被评为徐州市青年良师,2021年12月获得江苏省优质课二等奖。
阅读,是我寂寞时的伴侣,精神上的充电器,为我的成长奠基了根基,使我在不间断的思考中始终能燃亮自己的潜能,走出狭隘,开阔视野,驱散浮躁,涵养性情,丰富自我,修炼人格,为步入教育幸福的殿堂开辟一条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