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8月30日

读一本书,逛一座城

阅读数:417  

□周丹

我喜欢旅游,去不同的城市,领略当地迥异的文化和风土人情。每一座城市,犹如一部历尽沧桑的百科全书,等着我去挖掘和发现。尤其是坐着飞机快抵达的时候,从天空俯瞰一座城市,似乎能够看到它清晰的骨骼和流动的血液。落地的那一刻,这本宏伟巨著的一页便轻轻翻开了。

每次去城市之前,我都会精心挑选一本书。通过阅读,或是对城市的整体推介,或是选取城市的某一景点,来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和岁月变迁。

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一提到作为“六朝古都”和“十朝都会”的南京,一股历史气息便扑面而来。翻开南京作家诸荣会的《秦淮河传》,我仿佛看到了众多士子鱼贯而入江南贡院的场景,又仿佛看到了“秦淮八艳”在风尘烟雨中一边轻施粉黛,一边用自己的才华和气节映衬时代的悲壮。如柳如是《咏寒柳》:“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这样一个奇女子,竟为了保护钱家产业,用缕帛结项香消玉殒。还有心怀大义的李香君,血溅桃花扇,与侯方域两情相悦,也是含恨而死,成香魂一缕。

秦淮河是南京的地域性河流,孕育出了南京这座城市的灵魂。“山如眉黛,秦淮河恰似江南脸颊上闪闪亮亮的泪一行,又像一幅碧波织就的青罗带,从远处飘悠悠而来……”了解秦淮河的历史,也是从每一块青石板上,每一片瓦楞间,了解南京独特的文化底蕴。走进《秦淮河传》这本历史随笔,跟随作者的文字,乘上一叶扁舟,于夜色朦胧中,和朱自清、俞平伯一起,在“桨声灯影里”读懂南京的美。

池莉的短篇小说集《武汉故事》是我偶然看到的一本书。这本书不是枯燥地介绍武汉的景点、建筑甚至历史沿袭,而是深入武汉百姓的生活,写他们生活的一点一滴。没有什么工笔描绘,似乎只是写武汉简单的习俗和故事,一个小胡同口,一段斑驳的墙面,武汉的天气、食物、方言等等。这些是琐碎的、平淡的生活沉淀。比如在《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这篇文章里,作者写道:“老通城的豆皮,一品香的一品大包,蔡林记的热干面,谈炎记的水饺,田恒启的糊汤米粉……”这一道道美食铺排开来,可不是老百姓喜好的一口嘛。

“臭豆腐”似乎已经成了长沙的美食兼城市符号,实际上,一座城市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长沙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有各种各样的美食,还有马王堆汉墓、岳麓书院、铜官窑等历史遗迹。长沙的古迹、名人、历史,各种元素杂糅在一起,凝练成了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我对长沙很感兴趣,所以选择了岳大鹏的《带着文化游名城:老长沙记忆》这一本书。作者通过“历史上的长沙”“老长沙的城门楼”“长沙的古镇”“长沙的街桥地名”“长沙的民俗特色”“长沙的美食特产”等10章篇目,详细讲述了长沙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和人文风情,让我们充分了解了什么是长沙,长沙是什么。

自从听了赵雷的“成都”后,一直想去这座城市看看。看一看歌中“那座阴雨的小城”,然后“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成都,是古蜀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想起蜀国,便想起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锦官城”即成都。杜甫草堂在成都市青羊区,在成都居住的接近四年时间里,杜甫写了二百四十多首诗歌。去成都的时候,我随身带了一本阿来的《回首锦城一茫茫:杜甫成都诗传》。阿来通过解析杜甫的诗歌,还原了杜甫在成都居住时方方面面的生活。成都的山水、古迹、人文在杜甫的笔下一一清晰呈现。这本书完全可以当成游览成都的指南,读一首杜甫的诗,寻一处景点,再从这些景点里穿越时光与杜甫对话,历史与现实,在这一刻奇妙地交织交融。

不同的城市,不同的风景。我喜欢从文字里读城市,看书页间散发出的墨香与城市的文化底蕴相融相和。读一本书,逛一座城,不仅是身体上的旅行,更是心灵上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