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1月10日

冬天里的仪式感

阅读数:105  

□裴金超

当第一缕寒风掠过枯黄的叶尖,我知道,寒冬正踏着它那特有的节奏悄然而至。在这个季节里,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似乎在提醒我们,是时候将冬天的仪式感拉满了。这不仅是对寒冷的一种抵御,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小时候的冬天,总是伴随着一股浓浓的生活气息。冬天是母亲最为忙碌的季节。为了让我们在漫长的冬季里也能品尝到多样的美味,她会提前储存大量的蔬菜,白菜、土豆、萝卜……这些看似普通的食材,在母亲的巧手下,变成了餐桌上的一道道佳肴。更令人期待的是,母亲还会腌制腊肉、香肠,那是我们冬日餐桌上的“奢侈品”。每当看到那些挂在屋檐下的腊肉在阳光下泛着油光,心中便充满了对即将到来的节日的憧憬。

谈及穿的,母亲更是早早地就开始了准备。她素来心思细腻,深知冬日严寒的冷酷无情,于是用柔软的布料紧紧包裹着洁白的棉花,为我们量身定制了厚实的棉袄与棉裤。穿上新制的棉衣,是我最为期盼的冬日“加冕”礼。不同于今日随处可见的轻薄羽绒服,那时的棉袄、棉裤,虽略显笨重,不利于活动,却如同温暖的拥抱,实实在在地抵御着寒冷。最难忘的是,母亲还会用各色毛线为我们织毛衣、手套、帽子。夜深人静时,昏黄的灯光下,母亲的双手飞快地穿梭在针尖与毛线之间,将一件件色彩斑斓的“艺术品”缓缓呈现,更将无尽的爱与关怀细细密密地织进了每一件作品中。我记得有一年冬天,母亲给我织了一件红色的毛衣,胸前还钩织了一个大五角星和四个小五角星,那鲜艳的颜色在雪地里格外引人注目。每次穿着它出门,都会引来小伙伴们羡慕的目光。

那时候,家里没有现代化的取暖设备,每到入冬前,父亲便会带着我,一起动手制作蜂窝煤。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技巧的活儿。父亲先将煤面和黏土按比例混合,加水搅拌成软硬适中的泥团,再用特制的模具压制成型,一个个圆形带小孔的蜂窝煤整整齐齐摆满了整个院子。父亲告诉我,每一个蜂窝煤都要做得紧实饱满,这样才能烧得更旺更久。等到煤块自然干燥后,我们会一起把它们搬到屋檐下,整齐地码放起来,就像是为冬天储备了一座小小的火山,随时准备着为我们带来温暖。

每当夜幕降临,寒风呼啸之时,家中的煤炉便会跳跃着淡蓝色的火焰,犹如冬日里灵动的精灵翩翩起舞,不仅将刺骨的寒意驱散殆尽,更将家的每一个角落都映照得温馨而明亮。我们围坐在煤炉旁,享受着烤红薯的香甜,聆听父亲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母亲则在一旁娴熟地编织着毛衣。那一刻,家的温馨与温暖将我团团包裹,使我沉醉其中,不愿醒来。虽然那时物质条件有限,但那份由心而发的幸福感,却是如今难以寻觅的。

而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住的房子有了暖气系统,再也不需要依赖蜂窝煤来取暖;超市里四季不断的新鲜蔬菜,让储存蔬菜成为了历史;轻便保暖的羽绒服取代了厚重的棉衣棉裤,时尚而暖和。尽管这些变化极大地提升了生活质量,便捷了日常,但内心深处,我依然怀念那个充满“仪式感”的冬天。

让我们在这个冬天,再次将冬天的仪式感拉满,无论是通过一场家庭聚会,还是亲手为家人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甚至是简单的围炉夜话,分享彼此的故事与梦想。让这份仪式感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爱与温暖的桥梁,让寒冷的冬天不再只是冰冷的季节,而是洋溢着温情与希望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