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2月14日
最美的颜色
阅读数:64
丰县王沟中学小学部六(3)班 崔芸彤
发黄的纸页,书写着刻骨的历程;陈旧的印记,铭铸着历史的艰辛。片篇纸菲,静静端坐在明洁玻璃窗中,身上的那抹暗黄,诉说着无尽的沧桑。
“遵义会议伟大转折”一缕亮黄悠然飘进我的眼中,悄然走进场馆,瞬时被历史所带来的深厚使命感所包围,心中的那份烦躁,也被亮眼的黄,驱散得无影无踪。
是误判,也是咽喉!
展厅中,件件暗黄的文物刻在眼前,张张危急的信纸是暗黄的纸页。一件件彰显着艰苦的棉衣枪弹,伴着红军战士们背着满是补丁的布包,皑皑白雪下,不只是望无边际的草地,还有弱有老的战士们。背着铁锅似的脸颊一般,早就凹了下去,但坚定的信念却泛着黄晕,晕进心中,当时的中国共产党的处境,正如这暗黄,处于逃亡时刻,又深深刺痛了这颗灰黄的心。
他们无声无息,在玻璃灯光下映得如此沧桑,书写着一段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或许它们等待的,便是将自己承载的真理公之于众。时局之急,命运的咽喉桅在黄土地上。
是转折,也是成功!
遵义,一片广袤的黄土地,一个伟大的转折就此诞生了。张张映得发黄的地图步入第二展厅而显得触目惊心,“毛泽东同志担任中央委员会主席,马克思主义……”一张长长的桌上,坐着众多领袖,毛主席此刻的信心与欣慰仿佛跃然显现、激动的面庞下是对中国命运的思考,宣告的场景豁然闯进眼眶。中国共产党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展厅的主题开始变得明亮,那抹黄正映在那张宣判书上,灯光的照似乎微不足道,发皱的纸上,黄斑点点,它只需静静站在那儿,就足以说明一切。历史的光辉,于此刻开始散发。长征途上日出的那圈黄晕,映照在战士们的脸上;会址里的那盏小黄桌,映射出伟大的征途,亮眼的黄点画在中国共产党命运地图的遵义,书写着刻骨的光芒。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源于遵义会议的这抹黄,伴着悠悠黄河,带领我们走向了在蓝天下飘扬的那面红旗。它肆意而又谦逊,满载希望与使命。
刻骨的历程,不只会在泛黄的纸页上;历史的艰辛,会烙印在每个人心里,汇入黄河,彰显民族气魄,飘入黄土,映衬民族希望。从暗黄亮黄到辉煌,黄从来都是国厚深韵之色。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也伴着悠悠黄河,走向耀眼的金黄!
教师评语:这篇文章以“暗黄”为线索,串联起了一段段关于历史记忆与坚韧不拔精神的故事。文章开头通过描述发黄纸页和陈旧印记,迅速将读者带入到历史的情境中,感受到了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厚重。接着通过“遵义会议”伟大转折这一历史事件的引入,不仅增强了文章的厚重感,还巧妙的用亮眼的黄色与暗黄形成对比,象征着光明和希望在艰难岁月中的崛起。这样深情而庄重的笔触,细腻而生动的描写以及深刻而富有象征意义的色彩运用,成功的传达了作者对于那段历史的敬仰与怀念之情,同时也让读者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历史的重要性,和英雄主义精神的伟大。
指导老师:王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