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4月25日

味道辛辣日子甜

首羡镇:富民增收“葱”满希望

阅读数:333  

·媒体瞰丰县·

走进丰县首羡镇,连片的洋葱田泛起翠绿色的波浪。种植大户刘红旗在为洋葱浇水的同时检查着即将采收的洋葱长势。

今年是他转型洋葱种植的第三年,也是他深耕洋葱产业的第十六个年头。“今年是个暖冬,加上技术到位,亩产预计能到16000斤,产量相比往年有提高,收益也是比较可观的!”望着长势喜人的洋葱田,这位皮肤黝黑的庄稼汉脸上露出笑容。

刘红旗是当地知名的“洋葱专家”。2010年起,他从事洋葱收购、储藏生意,足迹遍布山东、河南、甘肃等主产区。“以前天天和农户打交道,最清楚种洋葱的痛点。”他回忆道,传统种植模式劳动强度大、抗风险能力弱,市场价格波动常让农户陷入被动。

近年来,丰县推进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刘红旗抓住机遇分别在常店镇和首羡镇承包土地共350亩,开启从“中间商”到“种植户”的转型。依托十多年积累的市场经验和人脉资源,刘红旗建立起“种植+仓储+销售”的全产业链模式,带动周边农民加入合作社,共同致富。

“科技种田,不仅提高了效率,更保证了品质,让我们这些‘庄稼人’有了更多底气。”在刘红旗的种植基地,科技元素随处可见。整齐划一的起垄覆膜在阳光下泛着银光,滴灌管网如毛细血管般深入土壤,植保机、无人机在田埂旁随时待命。

“我们采用起垄、覆膜、铺管、打药‘四合一’种植法,效率比人工提升好几倍。”他指着今年在山东采购的起垄、覆膜、铺管、打药一体化机械介绍道。

在技术应用上,刘红旗充分学习外地的优秀种植经验:育苗期使用无人机精准施药,节省药剂;生长期启用植保机,两人三天即可完成350亩作业;通过智能滴灌控制水量,将灌溉用水量降低50%。“以前雇30人都忙不过来,现在核心团队就2个人。”技术员小李展示手机上的智慧农业App,土壤湿度、病虫害预警等数据实时更新。

品种选择同样体现专业眼光。刘红旗种植的国外“珍星”品种具有抗病性强、个头均匀、耐储运等特点,市场收购价每斤高出0.1元。“这种黄皮洋葱挖出来锃亮,表面几乎没有泥土,在地头就能卖上好价钱!”刘红旗得意地说。通过引进优良品种,他的洋葱不仅产量提升,品质也大大提高,深受市场欢迎。

农业扶持政策也为刘红旗的现代化种植之路提供了坚实保障。近年来,丰县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包括提供农业技术培训、资金支持以及税收减免等,为像刘红旗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政府免费提供地膜,每亩节省成本好几十元,让我们这些种植户更有底气。”刘红旗感慨道,加上农机补贴,总成本降低数万元。明年他计划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提升种植效益。

作为丰县传统的农业大镇,首羡镇也是丰县主要的洋葱种植区,今年全镇洋葱种植面积达2.5万亩。此外,首羡镇政府还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与外地客商联系,拓宽销售渠道,将洋葱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国外。

首羡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计划由乡镇政府牵头做好洋葱深加工产业,进一步提高洋葱的附加值,帮助农民实现持续增收。通过引进先进的洋葱加工技术和设备,将洋葱加工成各种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如洋葱酥、洋葱酱等,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同时,首羡镇政府还将加大对洋葱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技术培训、资金扶持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来源:徐州日报